近日,“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”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。
事情起源于有网友发帖称,高铁车厢对方便面的食用有相关提醒,“旅客在乘车期间,请不要食用榴莲、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。”
当记者向全国铁路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求证时,工作人员表示,不含加热包的普通方便面可正常携带上车,但建议乘客在列车上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,以免影响其他乘客。
而查询中国铁路12306官网,可以发现“出行指南”中写明:“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。为创造良好旅途环境,确保空气清新,旅客在乘车期间,请不要食用榴莲、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。”
这个规定可以说既明确、又模糊。明确之处在于,“请不要食用榴莲、方便面”,可见这两种食物是确定不允许吃的;模糊之处在于,“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”包括哪些,只能自行体会。如果再结合工作人员的回应,则更令人糊涂。按前述回应,普通方便面可以带上车,但“建议”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,可见,方便面也不是不能吃,只是建议不要吃。从“请不要”到“建议不要”,语气从硬到软,意思大不相同。所以,高铁上到底能不能吃方便面?就从高铁方的态度来说,似乎也有点模棱两可。
对此,网友也吵翻了天,有网友表示支持:“高铁又不开窗,一有味就很难散。”也有网友表示不满:“方便面味道有点浓,也不至于让人感到不适。”“高铁不能吃泡面,那高铁的乐趣在哪里?”此外,还有不少网友提出,高铁售卖的盒饭、泡椒凤爪等食物,也同样有味道啊,是不是也要禁食呢?
吃什么食物,原本是个人自由。但由于高铁车厢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,为此有针对性地对饮食自由做出一些限制,可以理解。比如,从安全角度出发,不得携带自嗨锅、自热米饭等套餐;再比如,从避免影响他人角度出发,禁食榴莲等气味浓重的食物。但是,榴莲与方便面的不同之处在于,榴莲是“臭名远扬”的水果,确实有很多人对其气味感到不适,而且高铁上不吃榴莲对个人来说影响不大。但是,方便面是用来填饱肚子的主食,是食物中的“刚需”。如果说水果零食这类“改善型需求”可吃可不吃,重要性较低的话,那么“刚需”却不能轻易省略,对个人来说重要性更高。也正因为此,高铁上能不能吃方便面引发巨大争议。
此外,虽然高铁上也售卖快餐盒饭,很多列车上还可以点外卖了,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,会发现无论是盒饭还是外卖,价格都相对较高,口味也难以满足广大乘客的需求。于是,方便面就成了最为易得的价廉物美的热食。出门在外带包方便面,是普通老百姓经济实惠的选择。如果一刀切地砍掉了这个选择,难免会引发争议。
在新闻评论区,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吐槽高铁快餐的价格和口味,甚至有人怀疑高铁上禁食方便面是为了促使乘客购买高铁餐食。我们不必揣测“动机”,但是,既然有那么多的网友反对“禁食方便面”,铁路方面就不应无动于衷,而应及时站出来表明态度——高铁上到底能不能吃方便面?如果不能,是否有更为坚实的理由?
事实上,如果从管理思维来看,“一刀切”地禁止是最为简单的管理方式;但如果从服务思维出发,则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。是采用管理思维,还是服务思维,结果大不相同。在《人民铁道》的一篇报道中,有这样的描述:动车组列车的“空调系统能够在制冷的同时提供新风,让车内空气持续流通”,“保持循环空气的清新干净,让列车畅快‘呼吸’”。那么,是否可以在三餐时间加强新风系统的运行来净化空气?或者建议乘客至餐车处吃气味浓重的食物?
总而言之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能不能吃方便面,并不是只能“二选一”。假如秉持服务思维,致力于让乘客满意的话,铁路方面仍有很多工作可做。
特约评论员土土绒
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